1996年3月底,国内VCD的生产企业已经达到300家,60余种VCD影碟机产品上市。国产的有里津的爱华、深圳的先科、无锡的梅花组合、常州的新科、四川的鼎天、上海的海月以及最早的万燕……而三星、索尼、松下、先锋等实力雄厚的世界级企业也正在大举杀入中国市场。
原因是简单的。
1996年一季度中国市场VCD销量已经出炉,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4%,市场需求已经出现异乎寻常的增长,在大型商场中的销售呈狂热的上升态势。
这时候已经不仅是张云起这种先知者,是个业内人士都能够看出来,这是一个市场潜力惊人的巨大市场,全国上下各大媒体铺天盖地宣传中国VCD行业已经步入火红年代,业内人士也兴奋不已,纷纷加入生产VCD的行列。
然而问题在于,当所有人都知道这一亩三分地有利可图的时候,眼光已经没有用了,因为蓝海市场已经变成刺刀见血的红海战场!
商业竞争是极度残酷的。
单单三星一家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整年度广告宣传投入预算就达了一个亿。
这是1996年的一个亿!
或许三星作为行业的龙头老大,1995年的年度销冠,面对着眼下被国产品牌不断蚕食的市场份额,也已经意识到,他们这种纯靠国际品牌影响力的第一代组装机,又坚持正版原则,没有迎合中国影碟机盗版市场泛滥这个痛点加强纠错能力的研发,导致在消费者心中出现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事实也确实如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