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胤贵现在只是担忧自己接待不好皇上,这可是要丢脑袋的大事。都说伴君如伴虎,丢官事小,诛灭九族可不是闹着玩的。
福胤贵的这种担忧只是他明面上的事,但至于他内心的世界,谁也并不清楚。福胤贵私下有几个结拜的弟兄平日里聚啸深山密林,夜里却悄悄下山打家劫舍,骚扰百姓劫掠富户无恶不作。
地方政府也曾多次组织官府进山围剿,但收效甚微,这些都是福胤贵在暗中捣鬼所导致的。福胤贵的这些山贼土匪兄弟每一次下山抢劫后都会给福胤贵送来一些银子和财物,福胤贵表面上是在积极剿匪,背地里串通土匪为非作歹。他借剿匪名义自然就得向朝廷申请剿匪经费,这样剿匪不断,朝廷下拨经费也会源源不断。而福胤贵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银子流到自己的口袋中去,他养着这一帮土匪,无非是为了生财有道。
常言说得好,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福胤贵的恶行也会有败露的这一天,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天漆黑得难以见到自己的鼻子,这样的天气人是很少外出活动的,除非是迫不得已。
衙门内有个小吏名殷湍的,这天夜晚吃坏了肚子,只得一遍遍起床往茅厕里跑,这一跑竟给自己跑出了大麻烦事情来了。
这小吏只因福殷贵要他办理一件城内一家袁姓富户家中失窃案件正到了关键时刻,福殷贵在百姓眼里确实是个好官,他经常为城中百姓的事费心劳力,这天也一样,因为昨晚上袁贵人家的盗窃案引起了全城百姓的关注,这起盗窃案之所以有惊奇之处,就在于袁贵人家不但被盗窃去了几百两银子,窃贼还顺带在他家里掳走了他的一个小妾和两个丫头。这么大的动作竟然连门窗都没有被摸动过。袁贵人家怀疑是这两个小妾里应外合偷走了家里的银子,将这袁家弄得人财两空不说,袁老爷也被百姓讥笑头顶戴上了一顶绿帽子。这袁家是藜州城中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这种事摆在任何人头上都是一种奇耻大辱。袁贵人家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向福殷贵报告,袁家开出强口,若福老爷能够在一天内破案,他情缘拿出一百两银子来犒劳县衙里的差人。福胤贵大度地说:“袁贵人,你别夸下海口,替百姓办事仍本县分内之事,岂有破案就收取银子的事?回去吧,这个案子也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地方,就是个里应外合监守自盗的案子,本县这就差人前去捉拿犯人。”
袁家的老爷前脚刚走,福胤贵后脚就嘱咐一个差人乔装跟踪袁老爷走。袁老爷刚走到一个拐角处,这个差人趁其不备就将袁老爷拖进一处偏僻的地方,拔出一把锋利的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轻声喝到:“听着,你若想活命就按照我的话去做,大爷包你全家性命无忧,若嚷嚷着,大爷现在就送你去见你哪个小妾去。”袁老爷早被惊吓得簌簌发抖,连声求饶道:“好汉爷饶命,袁某不知何时得罪了好汉爷,好汉爷要袁某做什么事,袁某答应就是。”
差人冷笑着说:“你甭给我打马虎眼,大爷知道你的家里财产来路不正,都是些不义之财,大爷之所以直到今日才动手,实在是因为大爷之前只是怀疑,没有拿住你的真凭实证,不好动手。现已经证实你为富不仁,搜刮民脂民膏,罪大恶极,因此大爷最再也不愿拖延下去决定拿你开开荤,替城中百姓伸张正义。”
袁贵人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求饶道:“好汉爷饶命,袁某并非坏人,没有做过任何一件伤天害理的事情。好汉爷恐怕有所误会,袁某也非富贵人家,只是靠点祖业延续,家中薄产亦难日常开资,望好汉爷细察,休枉了袁某性命。”
差人道:“袁贵人,你好生狡猾,你与山上土匪勾结为非作歹的事,别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其实,你的恶行,大爷我早已知道,就是看你还要作恶到何时方休,今日看来,想必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了?那好吧,你听仔细了,看大爷有没有冤枉了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