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多鱼第一次听到椰子螺时,也很无语,这玩意明明长得像木瓜,一点都不像椰子,为啥就被叫做椰子螺了。

        木瓜螺真的算不上好吃,如果说之前的大响螺是海螺界的天花板,眼下这个木瓜螺,那就是海螺界的弟中弟。

        螺肉偏硬偏柴,不能煮太久,否则就跟吃橡胶一样,本地人一般烫水切片,跟红酒糟一起炒着吃。

        在这个年代,木瓜螺跟鲍鱼一样,都是壳比较值钱。

        鲍鱼的壳拿去做药材,而木瓜螺的壳则被人拿去做工艺品,海边有些手艺人会把木瓜螺的壳做成螺号。

        也有不少杀猪的屠夫会买这种大海螺的壳,一旦猪肉卖不完的话,他们就会挑着猪肉到村里去卖。

        而卖猪肉并不是靠喊,而是吹海螺,村民一旦听到“嘟~嘟~”的声音,就知道是卖猪肉的来了。

        小时候,李多鱼也曾向村里的一位老人问过,为什么卖猪肉的以吹大海螺为信号招揽顾客。

        老人也不是特别懂,只是简单跟他说了些比较迷信的东西,说是屠夫杀生太多,于是就效仿师公(道士)吹牛角驱鬼辟邪,由于牛角比较少,他们就吹海螺。

        由于海螺来自海里,屠夫每次吹螺号时,心中还会默念:“趁早出苦海,转世去投胎。”

        看着眼前这颗起码三斤多的木瓜螺,李多鱼更在意的是,眼下这颗大螺有没有“怀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