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找赵甲路打听,这才知道隔壁省的广城才有卖。
最终通过赵甲路的关系,李多鱼才把这些设备购买了下来,而这一项,又花费了李多鱼大几千块。
这些日子。
李多鱼简单算了一笔账,发现自己养海带和养生蚝,包括一些杂七杂八赚来的钱,根本不够这个鳗鱼厂的建设。
同村的张金沙,原本还想找李多鱼取取经,学学怎么养鳗鱼,可得知整体的投入成本后,当场打起了退堂鼓。
乖乖回去养他的花蛤、蛏子和海带去了。
李多鱼开着船,跟陈文超一起来到乌江入海口的海域。
随着“隆隆隆”的发动机声音响起,鳗鱼苗捕捞作业正式开始,舢板船朝着与洋流相反的方向开着。
捕捞网几乎是贴着水面的,因为刚到沿海的鳗鱼苗非常的轻,大多都是浮在海面上,每条估计只有0.1~0.2克左右。
而鳗鱼幼苗的游泳能力并不强,能不能到达入海口,全靠洋流和天意,听说一万条鳗鱼苗,最终只有一条成功“上岸”。
所以捕捞它们,只需把网贴着海面拖就可以了,这样也没避免捕捞到其它的鱼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