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之后,皇帝废黜他,立了李治之后的一系列操作,手把手教治国,言传身教,似乎就是要打造那样一段假话,可惜的是李治背刺了皇帝。
“承乾,我好喜欢高先生,可惜了他不在这里。高先生若能留在这里,我愿意以三公之礼厚待。”
李承乾暗道:老爸若是这个时代的人,三公之礼的确是显赫无比,太平盛世非皇家儿郎的天花板成就了。
只是,放在二十一世纪另说,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告诉他:你去古代左丞相,条件是抛弃一切现代文明。只要脑子没问题,就没人愿意。
通信、交通、医疗……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就好比皇帝,晚年三高上来,旧疾复发的好几天不吃不喝,下不来床,在现代就是一颗止疼药的时候,将皇帝折磨的死去过来的风疾,也就一颗布洛芬的事情。
时代不一样的,农业文明的幸福感和工业文明的幸福感,不在一个维度,没法子作比较。
“父亲,另一个臣嘴巴有些厉害,素质比较感人,这个臣知道,他说他的,您只当耳旁风就好了,不必放在心上。”
“承乾,你会一直留在这里的吗?对不对?”
李承乾顿住,这个问题,他真没办法回答。
“父亲,这种事情,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您怕臣撂挑子跑了,臣也怕,毕竟臣的象儿和穆穆还那么小。臣时常在想,或许只有这里有始有终,臣的执念才会消失,臣才能正式进入轮回。望却前尘,不带记忆的进入轮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