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窗小说 > 综合其他 > 晋庭汉裔 >
        此语一出,听众多抚掌称善,但在场的也多是饱学之士,不愿意令他人独美。邓攸负手说道:

        “时人常说,读史可以明得失,可以在下之见,似乎也不尽然。”

        “司马迁修《史记》,上承三代,文至汉武,其中术数经学,可谓是无所不包,无所不通。官场诸事,也可谓是烂熟于心了。”

        “可他明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却为何还要出身为李陵劝言,祸及子孙呢?”

        “同理,班固修《汉书》,既知司马迁之下场,为何不存身自保,却仍与窦宪这类深受猜忌的权臣为伍,最终惨遭株连呢?”

        “我们说读史可以明得失,却为何会不断犯下相同的错误呢?”

        这个问题说出来,在场的众人都感到非常沉重,因为这涉及到人与追求的联系。

        人总是相信,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不断的成长,最后实现自己的追求。可现实却是,很多人读了书,并没有得到成长,而是不断地在同一个坑内反复跌倒,直至死亡。

        卜珝感慨道:“人本身就是愚钝的,圣人在《道德经》中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只靠读书来学习道理,那习得的道理肯定是有极限的。因为语言是有极限的。”

        “就好比人有五官,可五官的感受,我们只能够形容,却不可能真正的描述出来。更具体地说,就像所谓的酸甜苦辣,如果人的舌头是麻木的,读一万遍书也不会知道何为酸甜苦辣。”

        “想要明白书上的道理,往往不是我们先读了书后就明白,而是我们经过了相同的事后,才有同样的感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