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沅身着文臣装束,才符合他们的期许。

        杨沅倒没有坚持穿戎装,他想树立大宋军人的形象,并不是一定就要抬一个贬一个,非得把文官的气势压下去。

        文武对立,必生大患。

        他的目的是让文臣们意识到武人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把他们的荣耀视为自己的荣耀,而不是彼此尖锐地对立起来。

        李显忠负责最后的献俘队伍,他向杨沅点点头,肃然目送杨沅伴随老军队伍前行,然后拔剑出鞘,向前一指,沉声大喝:“起步,走!”

        押解金兵俘虏的队伍,便跟在老军队伍的后面,缓缓向崇新门内走去。

        曲大先生匆匆赶到崇新门时,威武雄壮的禁军队伍已经入城了。

        城门已经被站岗的士兵控制,禁止出入,曲大先生甚至无法挤到城门口去。

        不过,前军已经入城,也就意味着杨沅马上就到,曲大先生便叫人把他放下,原地等在了路旁。

        “杨沅!杨沅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