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现代人看来,把孝提到这样不讲理的地位实在不可理喻。
可是在那个时代,哪怕你是皇帝,你也不敢公开否认孝道,质疑孝道的权威性。
但是,“辩经”而已,谁不会啊。
萧毅然一篇文章,直接就把董仲舒给搬出来了。
他举了大儒董仲舒断的一个案子:甲生子而不养,送于乙。子长大后,甲看见儿子,自称其父,就被儿子打了一顿。甲去官府告儿子不孝,但儿子拒绝承认与他的父子关系,只认养父乙。
此案如何判决关乎到孝道,地方官员不敢大意,遂层层上报。
最终董仲舒裁断:甲虽生子而不育,于义已绝,子父当为乙。
所以这只是一桩寻常斗殴案件,正常处理就行了。
萧毅然据此大大地发挥了一番,其意思就是:血缘不是亲子关系的唯一依据。
当为父不仁时,也就是亲子关系不复存在的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