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活着,军魂就还在,西军就有主心骨,如果能坚持到儿子吴挺归来接任那是最好不过。
可惜,他没捱到那一天,来的也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侄子。
来的不是吴挺,而是吴拱。
吴拱是原四川宣抚使吴玠的长子,也是一员悍将。
“绍兴和议”前夕,吴拱就是右武郎、泾原路兵马都监,后曾任后部同统制,阶、成、西和、凤州四州都钤辖兼成州知州。
绍兴二十九年时,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利州西路驻札御前中军都统制、同时兼任阶、成、西和、凤州副都总管兼成州知州。
不过,在朝廷制定对夏战略,先行整顿西军,也就是杨沅赴川的头一年,吴拱就被调离川峡地区,任湖北、京西制置使,成为大军中部军区的统帅。
这时他的地位已经不逊于“绍兴和议”前的岳飞了。
可见,赵瑗对吴家这些虎将还是非常器重的,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世代镇守一地,久而久之,必成军阀。
将他调离西军后,朝廷依旧是重用的,只是不给他滋生众多家臣式部将的机会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