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宋的举荐制度,也是要你先踏过“科举”这道门槛的。

        它的举荐,是针对有了功名,但功名竞争力不强,实际政绩突出,所以很难晋升的官员进行的一种破格提拔。

        它的举荐程序相当的严谨复杂,被举荐者最后还要被朝廷各部官员点评讨论一番,他们认可通过了,最后才会交由皇帝裁断要不要升。

        杨沅没有功名,举荐制度也是不适合他的。

        赵构已经预见到,如果把此人提名给各部大臣讨论,恐怕那时出现的就不是以往各派系间的互相攻讦了,而是众口一词的反对。

        那些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是绝对不会允许一个不曾在东华门外唱过名的异类,挤到他们中间去的。

        赵构思索了一下,缓缓道:“此物留下吧,朕会先在六部试行之,若有效,再推行天下。不过,此物由谁所创,先不必张扬出去。”

        见小骆面有不平之色,赵构不禁失笑道:“此时张扬出去,便浪费了杨沅的一份功劳,朕顶多赏赐他一些田宅财物,并无大用。

        创造此物之功,且作为他的一桩功劳封档吧,若他以后再有功劳,累功而议时,或可让他再上层楼。”

        小骆这才明白官家的苦心,不禁欢喜地答应了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