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此时的杂剧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却是谁也不挨着谁,各演各的。

        开头部分通常是“艳段”,一般是一段小歌舞,舞伎们穿着很节省的舞衣舞裙,载歌载舞一番热场。

        接着是“正杂剧”,会有一些演员出来通过大曲曲调,演唱一段故事。

        最后再来一段“杂扮”,通常是模似乡下人刚进城闹的笑话,逗大家一乐了事。

        至于角色,杂剧中通常有五种角色: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

        末泥是整出杂剧的调度、安排者,引戏是解说人物、介绍剧情的人,副净和副末,则是逗人发笑的滑稽戏演员,装孤则是其中扮演长辈或官员的人。

        你就从这种人物设置,和这互不相关的三段杂剧,就可以想像此时的戏剧还是何等的简陋。

        杨沅教给玉腰奴的东西,是颠覆性的改变。

        一个后世的外行,仅仅了解一点点戏剧的皮毛,他指点玉腰奴的那一点东西,就被玉腰奴惊为天人。

        哪怕她今天没有新歌,光凭她对杂剧的改造,就足以让她成为梨园行里要捧上去跟唐明皇立在一起的一位祖师爷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