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普安郡王则是个敢于任事的,未曾请示官家便已确认了他的安排。

        杨沅告辞离去,赵瑗微笑颔首道:“这杨沅倒是个有谋略的,不是寻常武夫可比。”

        木恩笑道:“毕竟潜伏北国十年,靠的就是头脑。对了,下官方才在机速房,听说杨沅参加了今科的‘发解试’,看来是想由武转文,考取功名了。”

        “哦?”赵瑗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他知道二弟无心和自己争,将来这储君之位就必然是他的。

        因此,他已经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班底,免得一朝一日承继大统,没几个亲信之人可用,不免就被臣下所左右。

        不过对于杨沅,他还真没看得上。

        倒不是他小看杨沅,而是杨沅底子浅,就算再能折腾,也走不高走不远,这是客观事实。

        所以,赵瑗虽然看在兄弟赵璩的面上对杨沅另眼相看,也只是存了照拂之意,而不是器重栽培的想法。

        这时听说杨沅居然想由武转文,考取功名,那他一旦真的考中进士,上升空间便打开了,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