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飞自己也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当年跟着樾太祖皇帝一起打天下。他虽然不喜欢之乎者也,却也听得懂秀才拽文,晓得玉旒云是暗指自己在北线烧杀掳掠之事。他对此并不在乎,也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过错。樾国本是草原游牧部族,最开始向外扩张之时就是以掠夺牲口、奴隶为主要目的的。虽然建立帝国称霸以方之后,太祖皇帝也意识到四处抢劫破坏决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明令禁止屠杀俘虏滋扰百姓。不过许多老将都抢惯了,太祖、太宗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刘子飞等第二代军官有继续跟着上一辈做的,也有遵行新令的,但是大家互相客客气气,谁也不干涉谁;而像玉旒云、石梦泉、罗满等第三代军官,自己都恪守军令严禁无故屠杀,但因为初出茅庐,还不曾和老一辈正面冲突,所以没人到朝廷正式弹劾老将,因而到如今这军令还是形同虚设,刘子飞更只当它是不存在的。他毫不在意玉旒云的指责,只是痛恨这小丫头和自己作对的态度,因此冷笑了一声,道:“呵呵,果然说得很有道理。你不如把那《论穷兵黩武》也念来听听,看看是不是很像你?”说时,生怕玉旒云会护短,大步走上前去将那一叠卷子都抢了过来,自己高声读道:“穷兵黩武者,随意兴兵以填私欲,劳民伤财以显军威,欺凌弱小以扰边境——啧啧,玉大人,你好像每一样都沾上了嘛!”
这些题目本是为讽刺玉旒云和樾军而出,文章又是张、刘两位大人特特挑出来的,当然多少能和玉旒云占上边。刘子飞读了一篇不过瘾,又接连从后面的两三篇中找出些指桑骂槐的片断来高升诵读,竟浑然忘记自己也是樾军的一份子,指责樾军就是指责他。
张、刘两位大人准备好了玉旒云看到这些文章会勃然大怒将他二人砍头,那么他们也就算是以身殉国了。可实在没想到刘子飞竟然搀和进来,把矛盾的焦点完全转移。他们看玉旒云面无表情地立着,不知她究竟是何心思,有何打算。二人那视死如归的慨然本是和这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如今被打乱了,心中就慌乱起来,不晓得自己将面对什么。
终于,刘子飞也读累了,到茶几上去拿杯子。玉旒云才冷冷地开口:“刘将军对这些文章赞不绝口,不知你以为哪一份当是状元卷?”
要依刘子飞的意思,当然是哪一篇骂得厉害哪一篇就是最好,正思忖,郭罡在一边开口道:“将军,我倒有些意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子飞当他是自己人,自然叫他但说无妨。
郭罡就道:“两位大人题目拟得冷僻,然而这些文章还能有如此精彩言论,可见这几位考生熟读圣贤之书,而且极有辩材。不过,我想国家选拔官员不是选谁会旁征博引,也不是选谁会雄辩滔滔,而是选谁能兢兢业业为朝廷办事,踏踏实实为百姓谋福,又或者是谁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如果眼下的问题是战乱初定,郑地刚刚归顺大樾王朝,有许多和战乱有关的事需要善后,那就不是议论穷兵黩武或武夫当道有何害处,而是应该提出建议,要怎样抚百姓、示仪制、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唯其如此,郑地才能尽快从过去一年的混乱中恢复过来,百姓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两位大人说是不是?”
张、刘二人都是一愣:郭罡的话说得他们无法反驳,和这一番言论相比,他们的作为显得如此狭隘。不过,就此向樾人低头也不是读书人的所为。两人便都做出了不屑的表情,道:“话虽如此,但也要先拨乱反正吧!”
郭罡瞪着眼睛,仿佛很奇怪的样子:“拨乱反正?难道我军进城以来不曾如此吗?自去年你们的皇帝去世之后,各方诸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国家哪里还有个国家的样子?我军进城之后上至百官,下至黎民,无不各司其职,各行其是,这还叫乱吗?请问两位大人想要再怎样拨乱反正呢?”
“很简单,”张大人道,“就像这些卷子里所论述的,武夫当道势必乱国。要拨乱反正就要请玉将军将治理之权交给适合的文官,更应当还政于民,还政于郑人。”
“我现在不是郑州选拔郑人做官吗?”玉旒云已经明白了郭罡的意图,原来他是下了套子让张、刘两位大人朝里钻,同时也给自己提示,需要选择那能够切实为国家为百姓办事的考生。这时,她就打断了张大人的慷慨陈词:“虽然圣上不日将派总督和总兵前来此地,但是本将军还是以为应该以郑人治郑——若不是我打算还政于民,还政于郑人,我何必还允许你们在江阳举行会试?郑国已亡,现在这里是我大樾国的东海三省。江阳不过是区区一座省城,凭什么举行会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