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氏俚语中,这句的意思,便有载歌载舞,敲锣打鼓的意思。且乌孙人庆贺之时,并不喜设宴。”被唤作冯姑娘的女子解释道。
“不可能,在下前几日才询问过在鸿胪寺待了几十年的译官,绝不会错。”白衣书生不肯相让,语气也愤急起来。
郑明珠生了好奇心,走上前去,看向二人所指的文字。思忖片刻,她出言道:
“这位姑娘译的对。”
正争论的息鼓偃旗,俱回头看向她。
“你是谁?你说对便对吗?”儒生皱眉,面露疑虑。
在乌孙待了几年,虽不敢说通晓乌孙文语,但这等日用之语句,还是识得一二的。
“我是郑家的大姑娘。”郑明珠答道。
儒生和冯姑娘同时愣住,随后点头,不再怀疑。
“郑姑娘好,方才是在下失敬。”那儒生起身作揖。倒不是贪权慕势,郑明珠在乌孙几年,归来时带回边塞城防图,挽救大魏兵马于危困,实是有功之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