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好办,家中新米陈米,新面陈面都有好多,嫂嫂可以让人先拉一批去试试。至于种类,目前咱们家是米少麦子多,小麦子主要有三种,本地的良种,我们去北方淘换的良种,以及还有西边一种小众的,产粮不太高,但味道极不错的种子。嫂子不如多住几天,我让浑家把每种都做点,你尝尝口味?”
“那感情好啊。”
“至于其他主粮,大麦、粟麦,稻米、粳米都有一些,虽然不多,但供你开店应该是够了。”
“家中有没有养鸡养鸭?有没有果树?”
“鸡鸭各有一百多只,不算很多,嫂嫂若是想要,可以让人再多喂些。果树不是咱家特产,只有一座山头……”
跟宋清聊下来,阎娇娇叹为观止,这才对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有了了解……感情这么些个农家庄子,真的是吃喝穿戴样样都有,从常吃的主食,到鸡鸭鱼肉,蔬菜瓜果这些副食都应有尽有,这么个小片地上竟然还小作坊,据说产的麻布都不错。
当然,这里的产品,都是在乡间不错的程度,还没有驰名国内外,但是一想到山东在后世本身就是农业大省,不仅是主要粮食产区,至于水果蔬菜方面,想想烟台的苹果莱山梨,潍坊萝卜青州银瓜,以及后世特别有名的大樱桃和草莓,阎娇娇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虽然时代不同,但土地又没变。将来能种的地方,现在也能种,只可惜没有种子,只能在这个时代上的作物打转。不过她相信质量和产量,应该都是能在这个时代领先的。
想到这里,阎娇娇就更加火热了起来,将自己以后看到的一些农业管理方面的想法也一一跟宋清聊起来,他听得两眼放光,只当是东京那边的新知识。
天可怜见的,从没出过门的宋清还当东京城外都是肥田沃土,压根儿没想到东京附近可能根本没什么田地。
宋清跟阎娇娇聊的相见恨晚,他最初对阎娇娇客气,也不过是看在哥哥的面上唱红脸,没想到聊下来却觉得阎娇娇真的不错,因此对这嫂子倒是有了几分发自真心的佩服。
嫂子虽然不是个正常人,但是嫂子是个好人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