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米勒在洛杉矶的停留时间,比原定计划多了些日子,这让他的长女丽贝卡有些意外,她知道父亲向来不喜欢这里的氛围,不然也不会常住纽约。
“你还在为瑞德女士推荐的人选烦心吗,父亲?”她大胆询问道。
米勒不耐烦地点头。长久以来,他创作的主要阵地都是百老汇,《萨勒姆的女巫》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松口允许好莱坞那帮人进行改编,他亲自命名为《严酷的考验》。为此他甚至同意了更改舞台剧的精神内核,把电影剧本的指导思想从反映麦卡锡主义,变成更多是重现纯粹的历史事件。
但这部电影在选角上实在有太多波折——二十世纪福克斯从一开始就倾向于由薇诺娜·瑞德来扮演阿比盖尔,丝毫不管已经24岁、气质成熟的她和十六岁初出茅庐带着点天真式邪恶的阿比盖尔,两者搭配是否合适。是啊,福克斯看中的是这位当红女星强大的票房能力,指望电影能像惊情四百年、小妇人一样收获古装片的又一高峰,而不是更关注电影质量水平——影片投资只有一千七百万美元,其中有不少都要付给薇诺娜做片酬,这样在布景质量和男女主以外其他角色的挑选上都要为此让步,毕竟她是当下最红的玉女明星,哪怕降了片酬也是如此。
但亚瑟·米勒看得很清楚,《严酷的考验》即使删去政治隐喻,也还是个不愉快的严肃故事,结局十分悲凉,这样票房怎么也不会太好,除非再对剧本大动干戈,又或是往惊悚片的野路子走——而那是他绝不能容忍的。他和导演尼古拉斯·希特纳坚持试镜了不少人,但最后仍然没有拗过福克斯高层的意志,这也让他有些心灰意冷。
薇诺娜容貌清丽,演技卓绝,所以即使她和这个角色不算搭,他后来也勉强认可她出演——结果她还没开拍,就把自己搞进精神病院了,虽然那是之后的事。在此之前,他更忧虑的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的精神状况。要知道前不久丹尼尔才从精神病院里出来,因为他视如父亲的经纪人去世让他备受打击,直接进了医院,崩溃到在病床上就决定与他已怀孕的女友,法国演员伊莎贝拉·阿佳妮分手。
实话说,有丹尼尔在,亚瑟很难想象还有谁会比他能更好地饰演约翰。所以他密切关注着丹尼尔的病情,力邀他出演,好在丹尼尔也十分欣赏自己的戏剧作品,在精神状态好转后便接下了这个角色。
但现在反而是薇诺娜出了问题——哪怕她提出了替补人选又如何,前几个月她的威风喝退了多少来试镜的优秀女演员,他难道不清楚其中套路吗?现在还有谁肯来试镜,就算来了,谁知道又是什么货色?
他对女儿抱怨道:“我听说那女孩去年参演了她的小妇人,除此之外主演的是一部童话片——薇诺娜以为阿比盖尔这个角色是什么可以随便赠送的复活节彩蛋吗?她不演,就想插手让自己的跟班去演,这样怎么能让人放心?”
“放松点,老头子,”丽贝卡有点不以为然,她太知道父亲的高傲和控制欲了,父亲未必不清楚那个霍丽德拿过奥斯卡女配提名,在小妇人里的表现也不俗,但他就是不满意薇诺娜对剧组的插手,连带让霍丽德遭受池鱼之殃,“你是编剧,不是选角导演也不是制片人——我听说当初瑞德亲自推荐凯瑟琳·霍丽德参加了小妇人的试镜,她在影片里表现也很亮眼。说明她的眼光还是很不错,所以你还是先看过霍丽德的试镜再说吧。”
她又补充道:“至少没有薇诺娜,这部电影的制作资金就更充裕了,不是吗?我想那个霍丽德不会要价太狠的。薇诺娜太过昂贵,就算没有分红,光片酬大概都要超过霍丽德十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