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铺天盖地的舆论中,凯瑟琳却显得很轻松,多家娱乐小报热情地追逐着她和汤姆的去处,大篇幅报道着“凯瑟琳携未婚夫现身科莫”后的趣事——这是大部分人第一次看到汤姆·克鲁斯成为新闻标题里隐身的那一个,虽然只是暂时的隐身,毕竟这几天属于奥斯卡。

        伴随着新鲜出炉的奥斯卡奖项归属的各种点评,这届奥斯卡的收视率也被公布——收视率曲线在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影片颁发时两次冲到了最高峰,前者实时收视率来到了3600万人次,后者达到3800万人次,而无论是导演还是男主角,亦或是前期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技术类奖项都完全难以媲美。这让负责现场高清直播的ABC再次收获了金球奖时的惊喜:由于愈演愈烈的战争阴影,ABC本以为收视率可能糟到要比去年的4100万人次下降一千万之多,连事前的广告费都不得不相应削减。现在学院做出了这个把最佳影片的小金人颁给一个24岁女星的惊天决定,虽然注定引起热议甚至非议,但至少给垂垂老矣的奥斯卡注入了一针肾上腺素,让它重回大众视线。

        从收视率达到5700万人次的1998年开始(因为泰坦尼克号的横扫,这是有史以来统计到的奥斯卡最高收视率),新千年的收视率就逐渐走低,每年平均下降四百万人次,这是个令人揪心的惊人数字——这意味着学院陈旧的观影口味已经越来越脱离大众了,往年奥斯卡热门影片很难与票房巨鳄挂钩,不像今年的指环王2和芝加哥票房成绩都相当不错,而且竞争激烈、颇有看点,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横扫的局面(除了泰坦尼克号),大家都更想看充满悬念的颁奖典礼。

        毕竟对当下的青少年来说,人民选择奖、MTV奖甚至土星奖也许都比不肯放下身段的奥斯卡更有趣。正因如此,24岁拿到BP这种十年二十年前绝不会发生的史诗级记录,才会在2003年发生。它的影响必定是久远的,就像凯瑟琳·霍丽德在1月的金球奖拿到音喜最佳影片奖杯后,查理兹·塞隆就在自己即将出演的新片《女魔头》里担任制片人,且并非只是执行制片人的名头,而是和导演派蒂·杰金斯一起为电影拉投资。即使是昨晚在影后之争中取得胜利的妮可·基德曼,她首次担任制片人的电影《裸.体切割》也开始进行拍摄。

        詹妮弗忙完了奥斯卡后的舆论管控相关的事宜后(可以说妮可眼下受到的舆论责难,部分就来自她的引导),詹妮弗总算有兴趣闲下来听点别的消息。比如,妮可收获了一尊奥斯卡小金人后,却失去了和马丁·斯科塞斯合作的机会:这个颁奖季妮可和汤姆,莱昂和凯瑟琳四个人之间的情史再次被掀出来,弄得满城风雨,马丁由此认为妮可已经不适合扮演凯瑟琳·赫本了,现在正在重新选角。

        这个消息并不能让詹妮弗动容。反正飞行家是讲休斯的大男主片,强势如凯瑟琳·赫本在里面也只是陪衬的配角剧情,如果凯瑟琳和莱昂感情正好没有离婚,那为了莱昂偶尔做配还有一点可能,但现在就凭凯瑟琳的态度,她再怎么想和马丁这样的大导演合作,也绝不会考虑飞行家。所以詹妮弗有一点幸灾乐祸——派特在尚未被开除的时候默许妮可拿前夫和凯瑟琳这么炒作,现在受到一点反噬也很正常。

        不过,第二个和凯瑟琳·赫本有关的消息却让詹妮弗吃惊了起来——即将年满96岁的赫本的工作人员向她传递了赫本的意愿:她希望下个月在她康涅狄格州旧塞布鲁克的居所里和凯瑟琳见一面。

        凯瑟琳的确经常被拿来和凯瑟琳·赫本做比较,毕竟她们有相同的名字,同样辉煌的情史,同样丰富的作品,同样成谜的性向……尽管她们的性格并不相同,但不妨碍世人将她们联系在一起。但,为什么赫本在此时起了念头?她不会希望凯瑟琳来扮演她吧。

        ……

        一年多没有到访,科莫湖畔仍旧风景如画,秀丽迷人。凯瑟琳买下毗邻多纳泰拉·范思哲所居宅邸的这处山脚湖边豪宅,就是想为自己打造一个类似于汤姆在科罗拉多州的度假胜地。说起来,乔治·克鲁尼和比尔·盖茨的房产也离得不远,克鲁尼当时就非常欢迎她买他附近的房产——这样不仅让狗仔少了一处蹲点的地方,还帮他分担了狗仔的视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